为推动我国藻类多样性及藻类分类学研究的发展,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9月7日至9日,第六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友谊宫召开,会议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承办。会议以藻类分类及生理生态学研究为主题,邀请了全国藻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藻类多样性及藻类分类学问题,深入交流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喜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国际海洋研究会(SCOR)赤潮工作组成员及中国委员会主席、南中国海赤潮学会会长、中国微藻产业创新联盟顾问委员会主任、暨南大学齐雨藻教授,中国科学院孢子植物编辑委员会副主编、《中国淡水藻志》编研负责人、亚太地区藻类论坛执委及世界湖泊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征宇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范亚文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是历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规模最大的一次, 国内外藻类界知名专家、学者积极参会,来自全国的淡水、海洋的藻类分类学家、生态学家齐聚哈尔滨。其中包括蓝藻分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李仁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项目”承担者、海洋生态学家陈楠生研究员,赤潮生物学专家吕颂辉教授,大型海藻分类学家丁兰平教授,淡水红藻分类学家谢树莲教授,淡水硅藻分类学家王全喜教授等。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征宇研究员、暨南大学吕颂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朱广伟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罗海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钟伯坚教授作大会报告。5位专家围绕藻种资源保存与能源开发、淡水及海洋藻华监测与防治、藻类同高等植物系统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做作了精彩而深入的报告,引发了参会代表们的热烈讨论,为后续藻类学研究的发展引导了方向。
本次会议共邀请到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近40个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会。会议共收到学术报告36个,涉及淡水、海洋5个大类群的分类、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最新研究动态及研究内容,为广大藻类学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代表们就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及藻类学前沿发展的前景动态,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进一步加强了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对我校相应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交流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图 学术研讨会现场

图 学术研讨会现场
以上图片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