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2322com

云顶yd2322com
当前位置: 云顶yd2322com -> 师大要闻 -> 正文

我校“北疆星火,戍边筑梦”国门学校支教实践团深入漠河市北极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1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团中央“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卫国戍边”号召,落实学校与大兴安岭加强校地合作的工作部署,近期,我校“北疆星火,戍边筑梦”国门学校支教实践团深入漠河市北极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深入漠河天然林场

“一段足迹”从冰城夏都到神州北极,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走进漠河天然林场。实践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祖国最北点的考察路线,走进漠河天然林场,实地调研漠河天然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等振兴发展案例,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漠河考察时提出的“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的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北疆的绿水青山。

实践团深入漠河沙洲

实践团师生开展集体学习

活动当晚,实践团组织开展集体学习,师生集中研读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黑龙江地方历史文化通览—大兴安岭卷》,并结合实践体验分享自身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实践团指导教师李钰婷介绍道,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纵深走实,依托学校“园艺学堂”等载体,引导学生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不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面国旗”从天安门广场到北极哨所,大中小一体化“国旗下的思政课”入脑入心。实践团带领北极镇中心校部分同学参加漠河市陆军某分队升旗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郭砾在仪式后向全体师生讲授“国旗下的思政课”。郭砾介绍到,师生们面向的三面国旗分别是我校获赠的于2025年5月8日(校庆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以及“北极哨所”、“东方第一哨”升起的国旗。她向师生们讲述了北极哨所战士们卫国戍边的感人故事和崇高精神,并向大家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始终胸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信仰”“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有对初心使命的坚持和守望”“淬炼真才实学,始终保持对强国有我的坚定和执着”三点希望。校团委书记刘春玲主持升旗仪式时向驻守在北极哨所的战士们和北极镇中心校的教师们致敬,并勉励青年学生们要坚定“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信念,学习北极哨所战士们“身处极地、挑战极寒、追求极致、打造极品”的先进事迹和“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的崇高精神。

“国旗下的思政课”活动现场

“我想用自己的青春之声,讲好神州北极的故事”。传媒学院2023级本科生杨志成所学专业是播音与主持艺术,曾在学校开学典礼、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上参演大型音诗画作品,“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曾着急摘掉‘乡村标签’,但这一次实践让我感受到了北极村村民的坚守,见证了北极哨所战士们的担当。我曾经最想离开的乡土里,藏着最该守护的根。我想用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知道北极哨所、北极村的故事”,他分享道。

“戍边战士们守护的万家灯火,有我深夜苦读时的一盏”。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张斯元在聆听了“国旗下的思政课”后深受触动,他说:“‘当代青年的使命早已突破地理边界,每一个实验室都是精神哨所,每一本笔记都是思想界碑’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戍边战士们与我们年龄相仿,用青春描绘祖国的年轮,用生命捍卫庄严的国门,曾经的我从未认知到日常的学习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实践我明白,努力学习、淬炼本领,是义无反顾的使命,是不容推辞的责任。”

“一节课程”从梦溪湖畔到国门学校,音体美课程启智润心。7月11日,实践团为北极镇中心校不同年级学生们授课,成员们用专业的素养、生动的讲授、耐心的解答、丰富的互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授课,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与喜爱,授课全程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实践团指导教师刘国英介绍道,团队在组建期间,学校团委便立足国门学校教育需求和学情实际,依托学校艺体学科、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和黑龙江省校园足球协同发展中心资源平台优势,精心组织成员选拔、考核,吸纳了学校往届优秀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参与,重点打磨音乐、体育、美术3门艺体类精品课程,精心完成选课、备课、试讲等环节,为开展好戍边支教工作打好基础。

实践团学生为北极镇中心校学生讲授音乐课

“与孩子们相处的瞬间,我找回了支教时的记忆”。我校第七届研支团成员、音乐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心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成员耿一丹分享道,“我和小李老师选择《明天会更好》这首旋律,就是希望能够带给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将音乐的温暖传递到北疆课堂。孩子们纯真而渴望的笑脸点亮了此行的意义。”

实践团学生为北极镇中心校学生讲授体育课

“一节课,是我能陪伴孩子们的时长”。第九届亚冬会升旗手、我校体育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嘉成因为参与此次支教实践,选择放弃了同期举办的自己准备很久的比赛。“比赛可以下次再比,但给孩子们上一节体育课的心愿等不及到下次再实现了!”作为大二的师范生,他的授课还稍显青涩,但每一个环节的设置、每一次试讲的打磨都饱含着他的真诚与努力。“除了专业的授课讲解,我和伙伴们更多的时间是和孩子们一起踢球,陪伴或许也是教育的一份意义”,他分享道。

实践团学生为北极镇中心校学生讲授美术课

“原来最动人的画作,从不需要刻意练习”。我校美术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赵天孜精心设计了为孩子们带来的美术课程,从内容的选择、物料的准备、最终的呈现都逐步推敲,孩子们认真创作的眼神是对她最热烈的回应。“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画画,他们笔下反复勾勒的线条里,藏着的是对家乡最质朴的热爱与骄傲。由于时间原因,虽遗憾没能见证所有作品的最终模样,但这份留白或许正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重逢,相信再见时,定能看到他们用画笔编织出更多关于家乡的想象”,她说道。

实践团参观漠河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一次参观”从北极村落到兴安雪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见行见效。实践团参观了漠河鄂伦春民族博物馆,成员们深入全面的了解了鄂伦春民族的风俗传统、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着重学习了鄂伦春人民英勇抗战、不畏强敌的红色抗联事迹。参观过程中,师生们还感受了历史意蕴浓厚的民族非遗展品饱含的工匠巧思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智慧。

“绘出中华民族同心圆,我们都是执笔人”。我校2023级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金美初是一名朝鲜族学生,她分享道:“当大家哼唱起‘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旋律时,我为这份‘被看见’而感动。那一刻,身为朝鲜族的我想起了那泡菜缸上的花纹,妈妈身上的韩服。一个民族在山林里发现与风雪共生的密码,一个民族在劳动中发掘生活的真谛,我们都是这片土地的孩子,都生长着对祖国共同的爱。”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郭砾与漠河北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于洋为创意设计实践基地揭牌

“一次启蒙”从创意市集到创业一线,创意设计产品开发注入全新动能。7月11日,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郭砾与漠河北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于洋共同为创意设计实践基地揭牌,为校地长期深入开展创意设计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活动。

实践团参观漠河市北极村拾叶知悠民宿、最北邮局

实践团参观漠河市北极村拾叶知悠民宿、最北邮局等地,与创业者、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聆听创业故事,了解文创产品开发,学习经验案例。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到的前沿经验与创新思路融入到未来的学习工作实践中,利用好学校搭建“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创意市集”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努力将自己的创业设计转化为优质产品,反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

“最好的创意,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我校传媒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孟怡君有着长期参与视觉设计、视听产品创作的实践经验,“来到这里,像走进了学校的创意市集,民俗中的文创产品都有着鲜明的边疆特色,都来自于人们的衣食住行,我想将这些创意思路带回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努力开发自己的品牌,用自己的点滴创意为龙江发展贡献力量”,她说道。

“一次出行”从课桌前到界碑旁,“大美中国”认知不断具象真切。实践团在活动过程中沿漠河市北极村边境线踏查,与村民们交流过程中了解了边疆发展历史,深刻感受到每一位戍边战士、每一所国门学校、每一个边疆村落都是在卫国坚守,更真切的认识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

“每一处界碑,都让我感激伟大的祖国”。我校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丰莘岷参与实践活动的全程拍摄工作,“曾经每次拍摄风景图,更多关注画面本身,但这次实践让我开始关注风景背后的故事,我们能欣赏领略到祖国的壮美河山与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分享道。

国门之下戍边有我,师者之光支教同行。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动“国门学校”戍边支教志愿实践项目化、规模化、品牌化,并以其为载体不断探索构建铸魂育人新路径、校地协同新机制、服务边疆边境地区教育发展新模式,为更好服务边境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哈师大力量。

(王铭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