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范一妮/文)为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根据《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2349”工作模式实施方案》的要求,法学院于10月19日下午在梦溪宾馆二楼报告厅举行加强学风建设创建“无手机课堂”活动启动仪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明,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柏清,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崇林出席启动仪式。学生工作处,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校团委,法学院相关领导以及法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姜秀华主持。

图 启动仪式现场
法学院党委书记包志伟结合《哈尔滨师范大学法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创建“无手机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着重从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施办法、具体措施、整体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详细的解读。教师代表梅奕敏代表学院全体教师作表态发言。学生代表杨子涵、牛冰分别宣读倡议书和承诺书,许准、孙维佳、王宏郡、邹佳颖代表全体学生签署承诺书。学院院长苗正达就做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提出要加强宣传、追求实效、长期坚持,最终养成“课堂零手机”的自觉习惯。

图 启动仪式现场
马明在总结讲话中对法学院开展加强学风建设创建“无手机课堂”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学风建设是衡量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法学院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2349”工作模式实施方案》工作中,率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此项活动并大力推行,更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活动。他强调,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还师生一个宁静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此项活动应该作为学院学生管理教育的常规工作坚持开展下去,让“无手机课堂”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里。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学院学风建设,而且引导广大同学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提升专业素养和自律能力,全院师生进一步达成了“让手机远离课堂”的共识。下一步,法学院将出台制定相应保障措施,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图 学生代表签署承诺书
以上图片由党委宣传部提供,摄影:盛志伟、田敬宇
附:教师代表发言、活动倡议书
在法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创建“无手机课堂”活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法学院教师 梅奕敏)
课堂无手机 从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委托我站在教师角度,对课堂无手机的倡议表态。
智能手机的普及之快出乎意料,其不限时空的运用,在有些方面,确实为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存在干扰正常秩序的问题。所以,许多场合禁止使用手机。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从今年5月1日起,禁止法庭之上接打手机。
作为课堂教学的任课教师,手机对课堂教学秩序的冲击,我深有感触。曾几何时,课堂上,老师能看到的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日益减少;回答老师问题的声音,日益稀落;师生讨论互动所激发出来的智慧火花,寥若晨星。教学相长,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法学学生专业课时更多,课堂时间更长,如若长此以往,失掉了教与学的土壤,自然结不出人才果实。
为提升自己,同学们十年苦读考入大学。走进大学课堂、校园,不应仅仅是简简单单知识信息的累积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是心与灵的净化,品与德的提升,校园文化综合素养的熏陶。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信息瞬息万变,知识与技能不会支撑你一辈子,而印有校园文化烙印的综合人文素养,才是你未来的坚实基础。
古语有云: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学问也好,素养也罢,都要学生自己孜孜以求才会得来。如何实现求有所得?“求”字当中,蕴含两个敬(静)。第一个敬,是诚敬的敬,是对道、对师的诚敬。正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收获,十分诚敬得十分收获。第二个静,是宁静的静,排除一切诱惑杂念,专心致志,正所谓宁静致远。这两个敬(静)的外在表相,就是课上精神的高度专注。所以,课上多看一眼手机,就少了一分诚敬,缺了一分宁静,降低了一分品格,失掉了一分素养。
莫轻小恶。一言一行,都是一个人素养的圆满展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次第修为。没有格物,就没有后面的升华。
泱泱中华,五千年繁衍生息的根,在于孝亲;五千年文化承传的根,在于尊师。知恩、报恩,真诚、恭敬,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根基。把手机请出课堂,更要请出心中,送父母一份安慰,还师道一份尊严,给自己一份宁静,正是对根基的滋润与养护。试想,根,如果坏了,何来春华秋实?
当代大学生应有一份远大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这份情怀,非日日泡手机所能铸就;这份志向,更非课堂迷手机所能践行。
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我虽不赞同,但从未说过。我秉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的修身信条。上过我课的同学,细心地会发现,我常巡视课堂。在这里,我向你们袒露这一举动的真实内心。当我发现,我走到同学身边时,一瞬间,他会收起手机,摘下耳机。从此,我开始默默巡视课堂,只为那一瞬。因为从那一瞬,我看到了学生自性本具的光芒。虽然短暂,但弥足珍贵。作为导师,我还曾赠送学生圣贤书籍,倡导日日晨读经典,无外乎期望同学们,能对照经典,反省不足,自觉改正,其中,就包括课堂看手机。
今天,学院倡议课堂无手机,我很感动。其他学校也曾推行过,但备受各方争议,在此情况下,学院依然大力提倡,这分勇气与担当背后的,那份拳拳爱护之心、真诚恳切之意,不难体会。作为法学院教师,我个人十分感恩,坚决支持。
课堂无手机,从我做起。
谢谢。
法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创建“无手机课堂”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总书记的谆谆之言萦绕耳边,期望和鼓励让我们热血沸腾。但望眼整个高校课堂,多数青年学生沉迷手机以至于“玩物丧志”变成了手机的“奴隶”。有多少次,你以看时间为借口,不由自主地拿出它?又有多少次你在课堂上以期待的心情打开它,焦急的等待着他或她的消息?有多少人,在本应该收获知识的时候,沉迷于手机上网或手机游戏?又有多少人,塞着耳机,听着音乐,在课堂上“与世隔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带手机比带书更重要;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感觉很难认真完整地听完大学里的一节课;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低头玩手机。手机最初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在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也给课堂学习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课堂上,许多未完成的游戏,未聊尽兴的微信、未看完的小说,不仅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效率、听课质量,此起彼伏的铃声也干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严重破坏了课堂纪律。因此,为建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上课时间,不带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尊重知识、尊敬师长的人。
二、学习场所,关掉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专心学习、严于律己的人。
三、集体活动,慎玩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人。
四、课余时间,少用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热爱生活、乐于实践的人。
五、去伪存真,善用手机。从今天起,做一个文明上网、明辨是非的人。
六、勤俭节约,拒绝攀比。从今天起,只在学习上竞争,不在手机上攀比。
七、党员团员,率先垂范。从今天起,党员团员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
八、同学之间,相互监督。从今天起,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同学们,让手机搁置一旁冷遇它45分钟,专心的投入学习45分钟,你会惊奇的发现有限课堂的无限意蕴。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善用手机开始,端正学习态度,规范课堂秩序,营造良好学风,浓郁学习氛围,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做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学生,“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二O一六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