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由我校和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研讨会在哈尔滨友谊宫举行。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师资处处长赵燕清,我校党委书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喜田教授主持。
校党委书记在致辞中,首先对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教指委及专家学者给予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与会专家和兄弟院校同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校党委书记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战略中,高等教育承担着重要责任。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像汉语国际教育这样与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结合如此紧密。汉语国际教育不仅仅是教会留学生说中国话,更重要的是让外国人学会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此次研讨会把 “‘一带一路’背景下本土教师的培养”确定为主题,凝聚本领域的专家学者,从课程建设、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研讨,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这必将是进一步凝聚共识、提高培养质量、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盛会。校党委书记还回顾了我校近年来在汉语国际教育和孔子学院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希望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借助大会搭建的平台认真学习和交流,学以致用,使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张建民教授在致辞中对我校积极承办会议表示衷心感谢。张建民认为,会议之所以在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于它见证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的发展历程。本次会议主题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能始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紧密配合国家发展大计、不断与时俱进的战略高度。

图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师资处处长赵燕清致辞
赵燕清在致辞中对会议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会议成果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研讨“一带一路”国家本土师资培养方案,为“一带一路”国家师资发展本土化献计献策;二是要深入研讨如何解决小语种国家汉语师资匮乏的现实问题;三是要深入研讨如何将本土教师培养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行家里手,使他们站在国际教学舞台上讲授汉语,积极客观正面地讲述中国故事。
在大会主旨报告中,北京语言大学吴应辉教授、吉林大学刘富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叶军教授、北京大学李红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学松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张晓涛教授分别就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评估体系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汉语教师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创新、新时代汉语教学的新目标新理念及新功能、文化对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图 会议现场
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晓涛教授主持闭幕式。张喜田教授在致闭幕辞时指出,大会会期短小精悍、人员精英荟萃、论文精彩纷呈。与会嘉宾凝聚了共识,增进了友谊,会议高质高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研讨会迄今已举办六届,正是专家学者不断创新、推陈出新,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才能这样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特别是本次研讨会以“‘一带一路’背景下本土教师的培养”为主题,必将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同仁在新时代探索开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新篇章的新开端和新起点,希望全体专家和与会代表在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探索前行的路上,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
本届大会历时两天,共有来自全国34所高校的96位代表参加,举办了7场主旨报告会,开了6个分论坛,进行了1场总结发言,会议成果丰硕。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会对我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孔子学院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内涵式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 与会代表合影
以上图片由100工作室提供,摄影:龚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