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文)继2017年12月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主办的《黑龙江省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总第591期)上刊发我校基层党建工作经验的文章之后, 2018年4月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主办的《黑龙江组织工作》第四期(总第687期)又以《依托专业优势 夯实党的基层组织 深入开展“特色党支部”培育工作》为题刊发了介绍我校基层党建工作经验的文章。对学校党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充分激发基层党支部的内生动力、组织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全面介绍,全文如下。
依托专业优势夯实党的基层组织
深入开展“特色党支部”培育工作
中共哈尔滨师范大学委员会
哈尔滨师范大学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有组织、设标准、建堡垒、创特色、增活力”为主线和基本要求,深入开展创建“特色党支部”活动。学校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和活动载体,充分激发了基层党支部的内生动力、组织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夯实了党的基层组织,并通过典型群体带动产生规模化效应,以此全面提升学校基层党建的整体水平。
一是着力在丰富学习内涵、创新组织形式、拓展活动外延上见成效,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学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科优势,在支部活动中积极调动教师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让理论学习与理论研究、理论引领紧密联系,进行分阶段、分主题、分方向、课程化、模块化的理论研究活动的有效探索。如西语学院教师第一支部创新开展党员“课程化”理论学习培养模式,以选课制和学分制推动学习,将内容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活动3部分并设置相应学分。必修课分为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选修课即党员理论学习和培养采取研修课程的方式进行,实现了学习培育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良好效果。西语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将理论学习与专业研究有机结合,依托教师出国访学和学术交流经历,开辟了中西文化比较论坛,从中西方比较的视野,组织开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英国议会的差异、对比分析中西方医疗体系等一系列中西方文化比较论坛,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力引导每一位党员不盲从、不偏激,增强党员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制度和文化自信。
二是切实在强化服务功能和作用、优化服务举措、完善服务机制上见成效,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学校突出强调十九大提出的“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并力求辐射社会、惠及民众,切实承担起服务社会、化育民众的时代重托和崇高使命。如历史文化学院结合学院特色,成立“两学一做”宣讲团,赴黑龙江省青冈县祯祥镇政府,开展《重温马玉祥精神 致敬最可敬的人》、《三严三实夯根基 一心一意跟党走》等六个专题的宣讲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成立爱心支教队,定期到东方红小学进行义务支教活动。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支部将支部活动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教化与艺术作品相结合;将文化艺术经典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以市工人文化宫音乐厅为平台,与市工会联合成功建立了音乐学院红色旋律传承与创新特色党支部实践活动基地,定期在实践基地为广大市民贡献以红色经典主旋律为主要内容的精彩演出,为地方文化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坚持在创新思路、拓宽视角、活化方式、增强实效上见成效,创建“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学校注重创新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让组织活动生动鲜活、贴近师生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使广大师生党员通过生动有效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如法学院学生第二支部坚持“立足专业特点,助推党建工作”,把学风建设作为切入点,开展“加强学风建设,创建无手机课堂”等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生群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依托专业优势,法学院学生第二支部开设了法律讲坛,成立法律咨询室、开通法律咨询热线,开展“124”法制宣传,“315”维权普法等活动,培养学生党员的专业情志,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坚持运用“三学两讲两起来”有效形式,着力营造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党员意识。“三学”,即学文件精神、学入党誓词、学学校校训;“两讲”,即讲我国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讲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事迹;“两起来”,即把党徽戴起来、把国际歌唱起来。通过活动强化党员党性观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大力开展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成立追寻红色足迹实践团,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瞻仰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党旗下宣誓、重走挑粮小道等体验式教学,支部成员实践活动结束后走上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从学生的视角,用学生的语言,传承火种,将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